English

重提杰克琳·苏桑

书话
1998-09-28 来源:生活时报 潘小松 我有话说

1963年,44岁的杰克琳·苏桑(Jacqueline Susann)刚做完乳房切除手术,尚在恢复中。她暗暗祈求上帝:再给我10年,让我成为畅销小说作家,然后我就安静地死去。上帝真是慷慨,在随后的8年里,苏桑有3部小说荣登畅销书榜首,其中《玩偶之谷》一书卖了2900万册,堪与《圣经》比高低。凯伦·勒赫曼在评苏桑的文章《有独创精神的“谷”姑娘》时叹道:人一旦出名,就想让人尊敬,而让人尊敬并非易事。批评家们说《玩偶之谷》的成功纯属营销效应。苏桑那一身滑稽的装束在文学圈里便是笑料。名作家杜鲁门·卡波特称她为穿破烂的卡车司机。《哈泼斯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她是“美国的现象”。

1974年,苏桑去世,她在文坛的地位并没有多大改变。她的作品一直被视为庸俗文学。1998年,格罗夫出版社重排《玩偶之谷》并推出新版《情爱机器》和《一次不够》(苏桑另两本畅销小说),据说是迎合男同性恋们的需要。然而,在60年代末,使《玩偶之谷》成为畅销书的大抵是年轻的女子。她们读了此书后相信一切事都是可以去做的,在热闹的城市里可以过有趣的生活。

值得一提的是:当年《玩偶之谷》的营销相当成功。苏桑很早就明白书籍也是一种产品,其促销的最佳方法是制造这个产品的人成为明星。她连同丈夫一起雇用好莱坞公关专家,频频在电台、电视台和书店亮相,在报纸上大做广告,安排名流聚会。苏桑还懂得与一线销售人员联络感情。她签名赠书给各城市发行商,给搬运书的工人送上点心……

苏桑的促销活动确实有效,人们开始注意并购买她的书了。然而,她的举动并未使当时的女人渴望读她的书。那么,60年代的美国妇女要什么呢?自由。冲出寂闷的郊区,摆脱无聊的家务和更无聊的丈夫。《玩偶之谷》表明不只是男人可以有梦想,但她们急于从实践中体验,勒赫曼以为苏桑有两点值得称道:一、她在女权运动的关键时刻给她们提供了精神食粮;二、她给书商们上了一课,教他们如何卖书。苏桑是个有天份的小说家,尽管她一直未得到正统文学的青睐。我想,美国今天重印她的作品,也不只是迎合同性恋们的需要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